1884年1月3日,农历十二月初六。清廷接到国子监司业潘衍桐上奏配资网上炒股配资,弹劾驻德公使李凤苞在任期间玩忽职守、贻误公务。朝廷对此事极为关注,立即下旨命海军衙门彻查此事,并要求将调查结果详细上奏。李凤苞当时正在欧洲执行外交任务,其肖像照片摄于奥地利维也纳,显示出这位外交官在欧洲的活动轨迹。
海军衙门经过详细核查后,于不久后呈递奏折回复朝廷。奏折中指出,李凤苞在处理外交事务方面尚算熟悉,但其判断力和决策能力有所欠缺,行事作风较为轻率任性。考虑到李凤苞的出使任期即将届满,且其在德国经手采购的多艘军舰仍需数月才能完成验收工作,海军衙门建议待其按计划完成所有军舰的交接事宜后,再行召回国内。这一建议最终获得朝廷批准,依议施行。
展开剩余68%1886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九。北洋大臣李鸿章向醇亲王奕譞呈递密函,在信中反复强调扩大北洋水师规模的紧迫性,并详细阐述了筹办旅顺船坞工程的重要性。李鸿章在报告中提到,他已与户部进行深入沟通,户部明确表示将把原定拨付给南北洋的海防经费统一划归海军衙门管理,作为海军建设的常年专项经费。这一财政安排为北洋水师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1887年1月3日,农历十二月初十。李鸿章再次致函醇亲王奕譞,详细汇报了与多家外国银行洽谈借款的进展情况。在信中,李鸿章特别强调威海卫和旅顺的战略地位:威海卫是烟台的门户要地,而大连湾则是金州的重要屏障,这两处都是训练和驻扎水师的理想地点。他建议朝廷着手规划这两处海防要地的建设,并估算出初步的防御工程预算约需二至三百万两白银。
1888年1月3日,农历十一月二十。李鸿章紧急致电海军衙门,报告收到台湾巡抚刘铭传的电报。电报称由英德两国建造的四艘新式军舰——致远、经远、靖远、来远已抵达福建。这四舰原奉旨用于台澎防务,现请示是否应将其划归北洋水师。李鸿章在电报中说明,由于北洋海域正值封冻期,已暂派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和总教习琅威理前往厦门,负责这四艘新舰的操练事宜。待来年开春冰融后,再将其调往天津进行正式验收。李鸿章还回顾了海军衙门在1886年3月和1887年2月的多次奏请,强调这四艘新舰应归属北洋水师,而台湾目前并无战事,不宜分散海军力量。
1890年1月3日,农历十二月十三。福州船政大臣裴荫森上奏朝廷,推荐由知府杨廷传出任船政提调一职。这一人事任命对福州船政局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杨廷传将负责船政局的日常管理和造船事务。
1895年1月3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正值甲午战争关键时期,钦差大臣、节制关内外各军的刘坤一致电李鸿章。电报中提到,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对李鸿章寄予厚望,特别期待他能大力整顿北洋海军。刘坤一还建议裁撤旅顺和大连湾的多余驻军,以集中有限的军事资源。此时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已遭受重创,这一建议反映了清廷试图重整海军力量的迫切心情。
发布于:天津市升阳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